top of page
作家相片ASEANCEC

为何泰男需出家

佛教乃泰国的国教。而佛教中的教义更对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有极深的影响,以虔诚的佛教徒塑造社会道德标准。这是泰国社会的共识,除了获得心灵上的慰籍之外,还促使民众享受和平与自由的生活,成为泰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。


依照泰国人的习俗,每一个泰国年轻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做一次僧人,这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。一般上都在年届20岁或要结婚之前,就作短期出家,表示以届成年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情。而剃度为僧亦有启於其他的目的,如有的信徒是病愈后,或许愿后成功,为了还愿而剃度为僧。


有者则是遇上至亲如父母丧事期间剃度,据说可以把去世的父母从苦难中引渡至极乐世界。也有因看破红尘而长期真实归依佛祖。目前泰国拥有三万多间佛教寺庙,僧侣数目多达五万余人。对泰国人来说,剃度为僧是一种传统,包括皇室成员也不例外。


然后就择吉举行剃度礼。剃度之时只穿一条沙笼,光着身体并排坐在长椅上,双手合什接受诵祝福经后,僧人就会往众人身上洒圣水,驱走身上的不洁与罪过。至剃度仪式时,首先都是由父母剃度第一撮头发,然后再轮到亲戚长辈们,之后的就由僧人主理。剃完头发之后,眉毛也要剃光(缅甸的僧人是不必剃眉毛的)。


过后就安排洗刷一番,家人就准备一条白色布条围住下身,身上再穿上一件白色沙丽透明的礼袍,这就成为了削发为僧的候选人,泰语叫着“Buat Na”,意译“小龙子”。接着家人还可以接“小龙子”回家进行一些家庭的庆祝仪式。


有些有名望的家庭会在家里举行宴会,设歌台演出。宴请全村的民众来同欢共庆,亲朋好友均会前来祝贺,大家都争相捐赠香花及珍贵物品以敬佛献僧,而今日“小龙子”就可以家里住宿。


隔天一早就是送行之日,村民男女老幼人人盛装结队相随,手执香花和大花伞遮着“小龙子”坐上小木轿,打鼓奏乐,村民们边走边唱,直护送至佛庙。在大雄宝殿绕了三圈之后,就进内进行授戒仪式。


礼典正式开始时,首先要跪拜父母,表示忏悔以前的种种对父母不敬的行为,然后再接受父母所赠的袈裟与祝福。回到大殿众僧前,接受一些以巴利文的问答授戒,再经过授戒师的肯定后,即由数位僧人帮助下穿上袈裟。既是开始,代表已正式加入僧侣的行列,经众僧赐于祝福经后,授戒仪式便正式结束。


入门的新僧人,首先要持二百二十七戒,属于大比丘的戒律。戒律虽多,仍以五戒为根本;一是不杀生、二不偷盗、三不淫、四不妄语、五不饮酒麻醉,必须坚定遵守所有戒规。僧人必须控制自己的一切言行及态度,不能再像普通人一般走路大摇大摆,要斯文有礼地行走。


僧人行走时不可东张西望,说话的语气须平和,更不可谈论是非及口出粗言。除了两套袈裟之外,僧人只能拥有一只法钵及一点日用品。僧侣每日只能用两餐,即一次在清晨,另一次在正午十二时之前,过午之后不能进食固体食物,只可饮用一些流质的饮品。


每天黎明过后,僧人就得要出外托钵化缘,以得到一天的食物。僧侣所到之处,都会有信众恭敬地奉上饭菜及饮品。泰国人认为僧侣临门化缘是吉祥的事,而信众布施食物于僧侣,是一种积德积福的好事,并不认为这是乞讨的行为。


泰国小乘的僧侣接受信众布施任何食物,包括肉食。泰国僧人荤素均食,很多人都觉得僧侣一日只吃两餐会很苦,临剃度前都很担心,可是当他们经过了授戒仪式,黄袍加身之后,就不会有顾虑饥饿的感觉,而以多饮清水,很快就可以适应过来了。


有很多外国的信徒都喜欢去泰国作短期出家,但一般都会遇上语言不通的问题。当接受戒律背诵巴利经文时,时常会出错。而戒律巴利文出误,就使到整个戒律仪式产生不圆满。


所以劝告有心去出家的信众,可选择在边境吉打州或吉兰丹州的暹佛庙举行剃度仪式,语言上的沟通不会有问题,也不至于处处犯错或念错经文。若在泰国出家,最好是一些通晓外语的僧侣协助,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法。


【图文取自暹马灵异录】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aires


Post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